为应对有效需求不足,在当天的发布会上,多位专家呼吁稳增长政策亟待加大支持力度,特别是财政政策需要更为积极有为,中央财政需要适当加杠杆,拓宽地方财政发力空间。
“当务之急是通过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修复资产负债表,把财政、货币、房地产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。”《分析》称。
中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认为,当前我国经济总需求不足问题突出,需要财政发力稳增长。我国财政政策有很大发力空间,宏观债务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需求是否超过供给能力,如果前者超过后者,要么会形成通胀,要么会造成经常账户赤字。中国经常账户长期顺差,通胀水平较低,财政空间还是很大的。
《分析》也建议,中央财政适当加杠杆并提高赤字率。可考虑通过增发国债或特别国债适当加杠杆,将财政赤字阶段性提高至4%以上水平,预计增加财政支出规模1.3万亿元。一是向中低收入家庭发放消费券,增强居民消费意愿;二是帮扶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,稳定和扩大就业;三是通过债务置换缓解地方偿债压力,拓宽地方财政发力空间。
针对缓解地方偿债压力,徐高表示,中央政府有必要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出台“救助”方案。徐高认为,在我国单一制的政体下,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既要管理,也要兜底守住底线。尤其在经济周期的低点,中央政府也要更多兼顾守底线责任。
《分析》认为,当前有的地方政府为债所困,中央应给地方政府适度松绑,激发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。一是,中央加强防风险化解债务的顶层设计,借助新一轮债务审计、债务置换和债务重组等方式与地方政府共同化解债务风险,并通过提振经济增速为化债提供保障。二是,随着人口增长和房地产迎来结构性拐点,传统的“以地谋发展”模式难以为继,应持续深化省级以下财政体制改革,积极探索土地财政向股权财政转型,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财力支撑。
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徐奇渊建议,要疏堵结合重新理顺央地财权,可考虑将一些税源从中央划给地方政府,拓宽地方政府的税收来源。
在货币政策方面,《分析》认为应继续大幅度降息,这可以实现一举多得。对企业而言,降息有助于降低融资成本,提振企业生产投资信心;同时,降息能减轻利息支出和债务负担,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发力;三是降息会对资产价格形成支撑,避免资产负债表陷入衰退。
此外,《分析》建议加大优质民营房企纾困帮扶力度。一方面,给予优质民营房企2-3年的政策过渡期,通过增加房地产开发贷款投放等方式改善优质民营房企资产负债表。另一方面,房地产需求端政策仍有放松空间,持续引导实际利率和首付比例下行,重塑房地产市场信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