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实,在高通发布令市场失望的业绩预期之前,美国其他芯片巨头:英特尔、AMD、美光科技等相继遭遇了业绩“爆雷”,意味着,全球需求下滑正在冲击美国芯片行业。
据彭博社的数据显示,自7月以来,大约30家美国最大芯片企业已将第三季度收入预期从990亿美元下调至880亿美元,今年以来,在美国上市的半导体企业总市值合计减少已超过1.5万亿美元(约合人民币近11万亿元)。
多家美国芯片巨头在解释业绩“爆雷”时,都提到了需求疲软、供应过剩、库存积压等原因。高德纳咨询公司预计,智能手机销量今年将下降6%,而个人电脑销量将下降10%,需求疲软导致芯片销售开始下滑。根据总部位于华盛顿的半导体行业协会的数据,今年9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同比下降3%。
另外,据新街研究公司的测算数据,今年4月至6月期间,工业企业的芯片库存相对销售额高出历史最高水平约40%。
同时,芯片价格也正在受到冲击。据“未来视野”公司的数据,过去一年,存储芯片价格下降了五分之二,逻辑芯片价格同期下降了3%。
全球芯片的惨淡现状在韩国体现得更为明显。
作为全球芯片制造、出口大国,韩国的芯片产量、出货量持续遭遇下滑,且芯片库存持续走高。据韩国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,2022年9月的芯片产量同比下降了3.5%,较8月份进一步恶化;韩国9月的芯片库存增幅仍在上升,达到54.7%。
这直接导致韩国进出口贸易收支出现了67亿美元逆差,几乎是经济学家预期的35亿美元的两倍。
面对全球芯片的寒冬来袭,有评论人士指出,拜登政府刚推出不久的芯片补贴法案或将成为“镜花水月”,因为美国芯片巨头都在酝酿大幅减产计划,甚至大规模裁员。其中,英特尔便计划裁员数千人。
这也给美国振兴半导体产业蒙上阴影,据美国半导体工业协会的数据,当前世界上约有四分之三的芯片制造能力分布在亚洲,而美国仅占13%。